2016年,距离鲁大师成立以来已有十六年之久。这个品牌对于很多人来说,并不陌生。当笔者留意到它最新发布的手机v7.7版,大幅提升温度监控功能时,惊奇的发现,不知从何时开始,它已经晋升为“硬件优化”的一员。这似乎在为评测软件未来走出一条新的道路,那么这样的路是对的吗?
鲁大师的转型之路:从“评测软件”到“硬件优化”
一个品牌,有一项一技之长并做到极致,可以称之为专业。但在互联网更新换代如此快速的时代,一直吃老本很快就会被淘汰。事实上,从鲁大师PC版开始,给人的印象就是“跑分”,所以用户在使用这个软件时,最通常的做法就是:购买/组装一台电脑,下载鲁大师跑分,了解自己电脑性能,卸载鲁大师。更甚的是,很多人以“娱乐大师”来称呼鲁大师,以示对其跑分成绩的不认可。
2012年7月,鲁大师正式发布手机版,主打功能依然是跑分和验机。从易观智库给出的数据来看(第三方数据,更具公正性),截止2015年2月,鲁大师手机版的日活长期稳定在5-8万。这样的日活,对于一个已转移到移动端近3年的PC评测霸主来说,并不是十分理想。
2014年8月,鲁大师手机新增手机降温功能。除此之外,鲁大师手机版还相继增加了深度清理功能、一键root功能、体验评测功能等。到2016年4月,鲁大师发布v7.7版,更是全面提升“温度监控”功能。
自此,鲁大师PC和移动版都有意从“硬件检测”向“硬件优化”偏移。到2016年4月,从鲁大师官网可以了解到,鲁大师PC版口号已正式更新为“专注硬件防护,保护电脑安全”,这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评测软件可以喊出的口号。
然后我们再看看鲁大师2016年2月份的易观数据。此时鲁大师手机版月活已经达到1164万,启动次数4亿5412万,使用时长共计833万小时。基本上可以算是行业领军水平,远远超过安兔兔等竞争软件。
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,鲁大师近两年的转型,给了用户留下这款原本是“一次性”评测软件的理由?
评测软件转型,是否值得借鉴?
事实上,除了鲁大师,很多软件都有这样“一次性”的特点。例如PC端的3D mark 11,3D mark Firestrike, Valley 1.0,AIDA64等,移动端的Geekbench、3D Mark、GLBenchmark、安兔兔等。就目前来说,这些软件仍主攻其核心功能,也就是评测(包括验机)。
不同于杀毒软件或者其他功能性软件,评测软件具备的“打分功能”很难留住用户。这也是鲁大师转型最根本的理由。我们可以看到,目前鲁大师虽然仍保留评测验机功能,但已不再是其唯一主推的点。甚至我们可以这样推测:“跑分”、“验机”将用户吸引过来,“降温”、“硬件清理”让用户留下来。
在笔者看来,这样的转型无疑是成功的。除了前面提到的易观数据,自身感受也是非常强烈的。我们并不想说“每个评测软件都需要这样的转型”,但或许这样的转型可以带给这样原本“一次性”的软件多一条选择。让更多用户使用某一款软件,有大量新增用户外,“留存率”和“日活”无疑是我们最终想看到的理想结果。
……